8-羥基喹啉衍生物作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陽極修飾劑
發表時間:2025-11-20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光陽極多以TiO₂等半導體材料為主,8-羥基喹啉衍生物常通過與金屬配位形成配合物來修飾光陽極,憑借其獨特的電子結構與配位特性,實現延緩電荷復合、拓寬光吸收范圍等效果,顯著優化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與穩定性,以下是具體的修飾作用及相關應用實例:
抑制電荷復合,提升電子傳輸效率
電荷復合是導致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光電效率下降的關鍵問題,8-羥基喹啉衍生物的金屬配合物可通過界面修飾阻擋電子反向遷移,減少復合損耗,例如8-羥基喹啉鋁(Alq₃)用于光陽極界面修飾時,暗電流曲線和交流阻抗測試證明其能有效延緩電池中的電荷復合。同時,這類衍生物與光陽極材料間可形成穩定的配位作用,規整界面電子傳輸通道,讓激發態電子更順暢地從染料注入TiO₂導帶。像三(8-羥基喹啉-5-羧酸)鐵復合到銳鈦礦型TiO₂(101)表面后,還能使TiO₂的HOMO、LUMO和費米能級整體升高,為電子傳輸構建更優的能級梯度,間接減少電荷復合概率。
拓寬光吸收范圍,增強光響應能力
純TiO₂光陽極僅對紫外光有響應,而8-羥基喹啉衍生物的金屬配合物自身在可見光區域有較強吸光能力,修飾后可彌補光陽極的吸光短板。一方面部分配合物能作為能量中繼染料,通過福斯特共振能量轉移(FRET)效應傳遞能量,如Alq₃與N3染料配合使用時,可將自身吸收的光能傳遞給N3染料,提升整體光響應并促進電子注入。另一方面,不同金屬配位的衍生物可調控吸光區間,如8-羥基喹啉-5-磺酸鐵(III)絡合物本身在可見光區有吸收特性,將其與TiO₂復合后,復合光陽極對可見光的利用率顯著提高,該特性也能助力適配的染料更好地吸收光能激發電子,還有D (-A-π-A)₂結構的8-羥基喹啉衍生物合鎘配合物(BDTT-VCd),其特殊結構可降低染料能隙,進一步拓寬光譜吸收范圍,強化光陽極的光捕獲能力。
提升電池穩定性,降低制備成本
8-羥基喹啉含N、O強配位原子,能與Cu、Zn、Cd等多種過渡金屬形成穩定配位鍵,這類穩定的配合物修飾光陽極后,可增強光陽極與染料間的結合牢度,減少光照、溫度變化等環境因素對光陽極結構的破壞,例如BDTT-VCd的熱分解溫度超280℃,用其修飾的光陽極能讓電池在復雜工況下保持穩定性能,解決純有機染料修飾穩定性差的問題。同時,這類衍生物可搭配銅、鎘等普通過渡金屬,替代成本高昂的釕類貴金屬配合物。如以8-羥基喹啉衍生物合Cu(II)配合物為輔助電子受體的聚合金屬配合物PIDT-QCu,以及系列D-π-A型8-羥基喹啉類鋅(II)或銅(II)配合物(Q1-Q10),不僅光電性能良好,還大幅降低了光陽極修飾相關的材料成本,其中Q10型號聚合銅(II)配合物修飾后,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可達3.78%。
優化光陽極表面結構,強化界面結合
8-羥基喹啉衍生物可通過結構設計與光陽極形成緊密作用,改善表面微觀狀態。比如部分衍生物通過羧基等錨定基團與 TiO₂(101)表面牢固結合,避免修飾層脫落,保障長期使用效果。此外,在聚合反應中,8-羥基喹啉衍生物可與咔唑、苯并二噻吩聯二噻吩等給體材料形成大共軛π結構的聚合金屬配合物,這類配合物修飾光陽極時,能通過共軛體系強化與染料分子的相互作用,讓電子在界面間的傳輸阻力進一步降低,間接提升電池整體光伏性能。
本文來源于黃驊市信諾立興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http://www.c7lunwen.cn/

ronnie@sinocoalchem.com
15733787306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