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-羥基喹啉基抗菌材料的制備及其在醫療器械中的應用
發表時間:2025-08-22一、8-羥基喹啉基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
8-羥基喹啉(8-HQ)是一種含氮雜環化合物,其分子結構中的羥基和喹啉環可通過配位作用與金屬離子(如 Cu²⁺、Zn²⁺、Ag⁺等)結合,形成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配合物,且毒性較低、生物相容性較好。基于這一特性,8-羥基喹啉基抗菌材料的制備主要通過化學修飾、復合摻雜或表面接枝等方式,將8-羥基喹啉或其金屬配合物引入基材中,具體方法如下:
直接共混法
將8-羥基喹啉或其金屬配合物(如8-羥基喹啉銅、8-羥基喹啉鋅)與聚合物基材(如聚乙烯、聚氨酯、聚乳酸等)通過熔融共混或溶液共混的方式混合,再經注塑、紡絲等工藝制成薄膜、纖維或成型制品。該方法操作簡單,適用于大規模生產,但需控制抗菌劑的分散性,避免團聚影響材料力學性能,例如,將8-羥基喹啉銅與醫用硅膠共混,可制備具有長效抗菌性的導管材料。
化學接枝法
通過化學反應將8-羥基喹啉基團共價鍵合到基材表面或分子鏈上,提高抗菌劑與基材的結合力,減少溶出流失,例如,利用羥基與異氰酸酯的反應,8-羥基喹啉接枝到聚氨酯分子鏈上,或通過硅烷偶聯劑將其修飾到金屬(如鈦合金)或陶瓷表面,形成穩定的抗菌涂層,該方法可顯著提升材料的抗菌耐久性,尤其適用于長期植入式醫療器械。
負載型復合制備法
將8-羥基喹啉金屬配合物負載到多孔載體(如介孔二氧化硅、石墨烯、納米纖維素)中,再將載體與基材復合。多孔載體不僅能提高抗菌劑的分散性,還可通過緩釋作用控制抗菌成分的釋放速率,實現“長效抗菌”,例如,將8-羥基喹啉銀負載到介孔SiO₂中,再摻入聚己內酯(PCL)制備抗菌縫合線,可減少銀離子的暴釋,降低細胞毒性。
二、在醫療器械中的應用
8-羥基喹啉基抗菌材料憑借其廣譜抗菌性(對細菌、真菌、支原體等均有效)、低生物毒性及良好的材料相容性,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,主要集中在以下場景:
體表與介入類器械
醫用敷料:將8-羥基喹啉鋅接枝到羧甲基纖維素或海藻酸鹽纖維上制備抗菌敷料,可抑制傷口表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等致病菌,同時促進肉芽組織生長,加速愈合。
導尿管與輸液管:通過共混或涂層方式將8-羥基喹啉銅引入聚氨酯導管材料,可減少導管表面細菌生物膜的形成,降低尿路感染(UTI)的發生率 —— 這是長期留置導管患者的常見并發癥。
植入式醫療器械
骨科植入物:在鈦合金人工關節表面通過硅烷偶聯劑修飾8-羥基喹啉銅涂層,既能抑制植入部位的細菌感染(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骨髓炎),又不影響骨細胞的黏附與增殖,兼顧抗菌性與骨整合能力。
心臟支架:將8-羥基喹啉銀負載到可降解聚合物(如聚乳酸-羥基乙酸共聚物,PLGA)支架表面,可在支架降解過程中緩慢釋放銀離子,抑制支架植入后血管內的細菌定植,同時避免傳統抗生素涂層的耐藥性問題。
消毒與防護用品
抗菌手套:在天然橡膠或丁腈橡膠中摻入8-羥基喹啉鋅,可賦予手套抗菌性能,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接觸時的交叉感染風險。
表面消毒劑載體:將8-羥基喹啉基材料制成抗菌海綿或擦拭布,用于醫療器械表面的消毒,其抗菌成分可通過接觸殺滅表面附著的微生物,且殘留性低,對設備無腐蝕。
三、優勢與挑戰
優勢:相比傳統銀系抗菌材料,8-羥基喹啉金屬配合物的細胞毒性更低,且不易引發細菌耐藥性;通過化學接枝或負載型制備,可實現抗菌性能與基材力學性能的平衡。
挑戰:部分8-羥基喹啉衍生物在水中的溶解性較差,可能影響抗菌成分的釋放效率;長期使用的生物安全性(如代謝產物毒性)仍需進一步驗證。
未來,通過分子結構修飾(如引入親水性基團改善溶解性)、智能化緩釋系統設計(如響應pH或細菌代謝物的釋放機制),8-羥基喹啉基抗菌材料有望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實現更廣泛的應用。
本文來源于黃驊市信諾立興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http://www.c7lunwen.cn/